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 系部介绍
  • 师资队伍


    • 李鲲,1976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西大学热力发动机专业本科毕业,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硕士毕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级汽车维修工考评员,广西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学、汽车电子技术研究。先后担任实践办主任,汽车专业负责人、机械与工程系副主任。讲授汽车专业教学法、汽车电控、汽车CAN总线、新能源汽车等多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2014-2018连续四年担任广西中职教师汽车专业比赛负责人。广西中职、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技能比赛评委专家。2014-2017年被聘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全区师资培训主讲教师。广西职业学校“名师工程”指导专家。2014-2019广西区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优秀指导教师。

      撰写《丰田燃油供给系统及其电控电路实物示教板的研制》、《项目教学法在“发动机检测诊断与维修”课程中的运用》等20多篇论文并发表,5篇分获全国、劳动部一、二等奖。主编《电控发动机原理与维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等三本教材。主持研发汽车实验台架、示教板等十多台获多项专利。主持及参与2016广西教改项目《基于CDIO理论的工程师范生“前厂后校“实践研究》、2013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TPCK理论的汽车专业教学法课程改革及课程体系研究》等各项教改项目5项。


      李 鲲
    • (1)个人简介

      秦国锋,男,1990年生,副教授,工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带头人,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教育分会委员、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入选桂林市“百名博士进百企”项目、入选广西师范大学独秀青年学者项目、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授工作室建设项目。

      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和职业技术教育相关课程教学,先后讲授了《汽车构造》《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汽车分析与优化》《论文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专业发展前沿讲座》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得广西师范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获得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作为主持人获得广西师范大学第十一届校级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智能驾驶机器视觉、汽车职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广西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多项企业横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项目,发表SCI/EI/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Material&Design(SCI一区)、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等杂志审稿人。

      (2)教育经历:

      2019.09~2021.09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出站优秀)

      2014.09~2018.12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博士(优秀毕业生)

      2010.09~2014.06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学士(优秀毕业生)

      (3)代表性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汽车CFRP结构在实际服役条件下的温度-湿度-载荷耦合老化失效预测方法,2022/01-2023/12

      [2]   主持2020年广西科技项目(省部级)“车身粘接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失效机理定量分析与预测方法”,2020/07-2023/06

      [3]   参与佛山仙湖实验室重大项目“基于氢燃料电池的多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2020/07- 2022/12

      [4]   参与桂林市重点研发项目“船舶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电电混合动力系统研制和应用示范”,2023/01-2024/12

      (4)代表性教研项目:

      [1]   主持2019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部级)“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下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2022,已结题

      [2]   主持2022年“十四五”自治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立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检测与维修》(省部级)

      [3]   主持2022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汽车专业“理-虛-实”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省部级)

      [4]   主持2022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研学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专项课题“职业启蒙视域下职业体验课程的开发”

      (5)代表性论文:

      [1]   Kui Liu, Zhuang Xu, jing mei, Jinlu Han,Fenghua Zheng, Hongqiang Wang, Youguo Huang, Guofeng Qin*,   Juantao Jiang, Qingyu Li, Qiang Wu.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Effects in Conductive PolymerComposites-A Review[J].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23. (SCI二区,通讯作者)

      [2]   Qin Li, Huabang Zhang, Qijun Li, Zhongbu Ban,Weiping Huang, Junchao Chi, Hongqiang Wang, Qiang Wu, Qingyu Li,Guofeng Qin*. Ahigh-precision insulation inspe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double-arm unbalancedbridge for electric ships[J].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3. (SCI二区,通讯作者)

      [3]   Qin G, Zheng L, Mi P, et al. Influence ofsingle or multi-factor coupling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load on the agingfailure of adhesively bonded CFRP/aluminum alloy composite joints forautomobile 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2023: 103345. (SCI二区,第一作者)

      [4]   Qin G, Zhang Y, Mi P, et al. Research on theAging Effects of Adhesive and Composites on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Composite Adhesive Joints in Thermal-Humidity-Cycles for Automobiles[J]. TheJournal of Adhesion, 2023: 1-22.(SCI三区,第一作者)

      [5]   Xie Runlin, Zhu Yongjian*, Luo Jian, QinGuofeng* et al. Detection Algorithm of Bearing Roller End Surface Defects Basedon Improved YOLOv5n and Image Fusion[J].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3. (SCI三区,通讯作者)

      [6]   Qin G, Li G, Mi P, et al. A systematic studyon the failure behaviors of aluminum alloy/composite bonded joints exposed tovarious typical aging environments for automobiles[J]. The Journal of Adhesion,2022: 1-28. (SCI二区,第一作者)

      [7]   Huabang Zhang, Qin Li, Hongqiang Wang, QingyuLi, Guofeng Qin*, Qiang Wu*. A review of energy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basedon the equivalent consumption minimization strategy for fuel cell hybrid powersystems[J]. Fuel Cells. 2022, https://doi.org/10.1002/fuce.202200089. (SCI四区,通讯作者)

      [8]   Li Qingyu, Li Qin, Wang Longchao, Qiang Wu*,Guofeng Qin*, et al.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Insulation ResistanceMeasurements of a Single Arm Unbalanced Bridge Using a Parameter MatchingDesign and Filtering Algorithm for Battery Packs Used in Electric Ships[J].Measurement, 2022: 111133. (SCI二区,通讯作者)

      [9]   He Y, Zhu Y, Qin G, et al. New Quality WeightUsed for Phase Unwrapping in Color Fringe Reflection Method[J]. Measurement,2021, 176: 109187.(SCI二区,共同一作)

      [10] Qin Guofeng, Na Jingxin, Mu Wenlong, Tan Wei,Yang Jiazhou, Ren Junming. Effect of continuous high temperature exposure onthe adhesive strength of epoxy adhesive, CFRP and adhesively bondedCFRP/aluminum alloy joints[J]. 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2018, 154: 43-55. (SCI一区,引用35次)

      [11]  Qin Guofeng, Fan Yisa, Na Jingxin, Mu Wenlong,Tan Wei. Durability of aluminium alloy adhesive joints in cyclic hydrothermalcondition for highspeed EMU 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and Adhesives, 2018, 84: 153-165. (SCI二区,第一作者)

      [12]  Qin Guofeng, Na J, Mu W, et al. Effect ofthermal cycling on the degradation of adhesively bonded CFRP/aluminum alloy jointsfor automobi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 2019, 95:102439. (SCI二区,第一作者)

      [13]  Qin Guofeng, Na Jingxin, Tan Wei, Mu Wenlong,Ji Jundong. Failure prediction of adhesively bonded CFRPAluminum alloy jointsusing cohesive zone model with consideration of temperature effect[J]. TheJournal of Adhesion, 2019, 95(8): 723-746. (SCI二区,第一作者)

      [14] Qin Guofeng, Na Jingxin, Mu Wenlong, Tan Wei,Liu Haolei, Pu Leixin. Failure load prediction of adhesive joints underdifferent stress states over the service temperature range of automobiles[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8,34(04): 508-516. (EI期刊、第一作者)

      [15]秦国锋,黄春阳,糜沛纹,李国帅,李元正.“课证融通”视野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 42(23):39-44. (北大核心)

      [16]秦国锋,李国帅,糜沛纹,李铭,郑立云,张云莉.“岗课赛证”融通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义、策略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2):42-48.(北大核心,封面论文)

      [17] 秦国锋,李国帅,糜沛纹.多元视角辨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概念[J].机械职业教育,2022.434(03):23-27.

      (6)代表性专利:

      [1]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顶推船-驳船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2110933994.2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2]   一种低成本船用燃料电池顶推船-驳船混合动力系统(专利号:ZL 2021 21903998. 8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

      [3]   一种金属粘接接头在温度环境中的老化影响程度计算方法(专利号:ZL 2019 10454280.6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4]   一种湿热老化与服役温度耦合作用下的粘接接头失效载荷预测方法(专利号:ZL 2019 11270866.3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5]   一种测试复合材料粘接结构失效准则的接头(专利号:ZL2020 20234924.9授权实用新型,第一发明人)

      (7)曾获奖励:

      [1]   2020-2021连续2年被评为广西师范大学师德优秀教师

      [2]   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代表

      [3]   2019-2020学年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

      [4]   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5] 2022年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6]  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银奖、广西师范大学金奖指导老师

      [7]  2022年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职教领域)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指导老师)和优秀指导老师

      [8]  20222 在“兆易创新杯”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商业计划书专项赛初赛二等奖指导老师

      (8)联系方式:

      地址信息: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电子邮箱:qinguofeng@gxnu.edu.cn

      秦国锋
    • 刘兆剑(高级工程师)

      男,1974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副高级职称,广西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西师范大学汽车工程系专任教师、系副主任。

      教学科研方向

      主要讲授机械制造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汽车设计、汽车CAD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车辆设计理论与技术、职业技术教育。

      科研课题成果

      主持及参与区市级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4项;主持及参与区级职业教育改革项目3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项;主持及参与发表专业论文5篇;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区级新产品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获得市级先进优秀个人、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党员多次。

      联系方式

      TEL:13977322256

      Email:liuzj@mail.gxnu.edu.cn

      QQ号码:1448766587


      刘兆剑
    • 黎孟珠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内燃机专业,就职于漓江航运总公司造船厂,在厂期间曾经为车、铣、刨、磨等工位员工顶过岗,使个人的创新技能得到训练提升。作为上世纪八十代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参与者,长期参加清华大学机械厂的车床操作训练,1989年北京市劳动局授予车工二级工证书。性格内敛,注重积累多学科知识,融合提升个人专业技能。26年来长期坚持在生产一线工作。

      桂林客车工业集团工作期间(1996-2004):主持开发的新车型GL6790获国家经贸委重点新产品证书;GL6731获广西区经贸委新产品奖;GL6100新型客车底盘研选、改装、试产工艺过程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管理技术成果奖;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1998年在桂林客车工业集团的车工操作技能大赛获第一名。2001年参加广西企业中级工商管理人员培训班学习,2002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作期间(2005-2014),主持1项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课题,1项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 1项国家发明专利《滚筒式自缠绕柑庶自动脱叶装置》,该项专利于2013年获第三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项目银奖;另有4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发表论文13篇,其中《产、学、研三结合开发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型人才》获首届中国汽车人才论文征集大赛二等奖,收集于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汽车创新与人才战略》。曾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首届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参加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的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机械工程》获第一号(合格证编号:xk10105950001)。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事司、高教司组织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培训中《大学物理》课程授课结业,并能把此次培训的作业公开发表在学院期刊上。2012年获得教授职称。

      2014年6月来到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作。2015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获三等奖,广西区优秀指导教师。指导2个学生团队承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其中,一种新型爬梯机(项目编号:201610602072)结题成绩优秀;主持教育厅科研、教改项目各1项;获3项学校教学改革奖。18年获3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用转动惯量参数优化发动机转矩测量误差的方法(ZL201610438784.5)、用角加速度参数优化发动机转矩测量误差的方法(ZL201610439460.3)、低摩擦无碳小车(ZL201410731285.6);主持 3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企业支持的2018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教(高司函〔2018〕47号)。

      该项目的前期科研成果:

      发明专利1:用角加速度参数优化发动机转矩测量误差的方法

      (ZL201610439460.3);

      发明专利2:用转动惯量参数修正发动机转矩测量误差的方法

      (ZL201610438784.5)。

      发明专利3:低摩擦无碳小车(ZL201410731285.6)


      黎孟珠
    • 于新业,男,197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副高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验室工作岗位。

      学习工作经历:

      1998.9~2002.7   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2.7~2003.4   青岛荣岩商贸有限公司,任助理工程师;

      2003.4~2005.9   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

      2005.9~2008.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8.7~2020.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获讲师、工程师、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职称,担任教研室主任职务;

      2020.4至今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高级实验师,从事实验岗位工作。

      科研经历:

      主持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项、广西高校技术研究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20余项,其中授权实用新型11项。指导学生比赛获奖20余项。

       

      地址信息: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电子邮箱:xy-yu@gxnu.edu.cn

      附:

      主要课题

      1、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1196005,预包装保鲜鲜湿米粉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在研,参与

      2、桂林市创新平台和人才计划,合同编号:20210217-7,智能测厚破竹与分拣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在研,参与第5

      3、桂林市重点研发计划,合同编号:20210208-2,半干米粉成套自动化加工设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在研,主持

      4、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桂科转1599004-27,药食同源植物智能磁电场复合诱导繁育的中试,经费30万,2015年立项,已结题,参与第4

      5、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KY2016YB814,教学楼用电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经费3万,2016年立项,已结题,主持

      6、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5JGA415,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经费1万,2015年立项,已结题,主持

      7、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KY2015YB503,用于繁育植物种苗的电场与磁场发生装置的研制,经费3万,2015年立项,已结题,参与第3

      8、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KY2015ZL154,植物种苗磁电场复合诱导的繁育方法和繁育系统,经费1万,2014年立项,已结题,参与第4

      9、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0JGA100,综合性检测与控制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经费1万,2010年立项,已结题,参与第4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9KY1050无线高精度远距离室外定位系统设计,经费1万,2019年立项,在研,主持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8KY0837,组培室植物种苗生长环境因子调控系统的研究,经费1万,2018年立项,已结题,参与第3

       

      专利:

      1、陈林涛;刘兆祥;蓝莹;于新业;牟向伟;李开文;薛俊祥;陈帅.一种自动化多方位控制带锯机,中国发明专利,CN202211675927.6,2023-05-02公开;

      2、牟向伟;宋永福;王日俊;陈林涛;于新业;彭柱菁;辛雨;李开文.一种视频关键帧提取及情感标定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中国发明专利,CN202211526015.2,2023-04-04公开;

      3、陈龙姣;陈林涛;于新业;王逢博;邓运亮;陈星;薛俊祥;陈帅.一种用于工厂化米粉生产线的物料转移装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222475060.1,2023-01-24授权;

      4、陈林涛;向金山;牟向伟;薛俊祥;于新业;刘文杰;黄凯强;邓任洲.一种预切种振动供种式木薯播种装置,中国发明专利,CN202210160389.0,2022-12-09授权;

      5、牟向伟;南香港;于新业;陈林涛;宋树祥;彭柱菁.一种多工位送料控制系统及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0505379.1,2022-10-04授权;

      6、于新业;牟向伟;陈林涛;宋永福;薛俊祥;向金山;陈帅;朱衡绅;彭柱菁;王凯.一种智能自动化破竹工艺及其装置,中国发明专利,CN202210479936.1,2022-08-16公开;

      7、牟向伟;陈林涛;于新业;向金山;宋永福;薛俊祥;朱衡绅;彭柱菁;刘建军.一种破竹生产线竹筒壁厚与直径精准测量方法及装置,中国发明专利,CN202210480402.0,2022-08-09公开;

      8、陈林涛;牟向伟;于新业;宋永福;薛俊祥;向金山;彭柱菁;孙国奇;刘建军.一种自动化破竹生产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2210479938.0,2022-08-09公开;

      9、陈林涛;牟向伟;薛俊祥;石欣童;于新业;彭柱菁;廖继兴.一种米粉散粉机,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1121767.6,2021-12-28公开;

      10、窦文淼;于新业;易艺;梁晓梅;王玭;王海洋;杨青华. 一种便携式室外定位装置,实用新型专利,CN202120247140.4,2021-08-24授权;

      11、吕仕宪;窦文淼;于新业;区强;易艺;王玭.一种远距离定位系统,实用新型专利,CN202021640831.2,2021-08-17授权;

      12、陈龙姣;陈林涛;彭柱菁;牟向伟;于新业;潘涛;薛俊祥.一种同时生产鲜湿米粉和干米粉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0289404.7,2021-07-16公开;

      13、窦文淼; 于新业; 易艺; 梁晓梅; 王玭; 王海洋; 杨青华.无线高精度远距离室外定位系统,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0153430.7,2021-06-15公开;

      14、易艺; 于新业; 郝建卫; 莫燕兰; 岳庆英; 蒋向军; 窦文淼; 李翠兰; 范莹.一种组培室植物生长环境因子调控系统,实用新型专利,CN202020221339.5,2020-11-06授权;

      15、徐祖泽; 李威远; 王玭; 于新业; 张浩驰.汽车灯光电子控制系统,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0577402.6,2020-01-10授权;

      16、王浩; 于新业; 窦文淼; 王海洋; 王玭. 一种智能插座,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1170531.X,2019-12-20授权;

      17、黎艺国; 于新业; 易艺; 郝建卫; 尹伟. 一种骨水泥远程注射控制装置,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1693409.6,2019-09-10授权;

      18、黎艺国; 于新业; 易艺; 郝建卫; 尹伟. 一种骨水泥远程注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1216426.5,2018-10-18公开;

      19、于新业; 窦文淼; 郝宇杰; 岳庆英; 袁颂岳; 齐庆堃; 王玭; 梁晓梅; 杨青华; 易艺. 一种单火线触摸开关,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1797658.5,2018-06-22授权;

      20、易艺; 郝建卫; 于新业; 蒋向军; 莫燕兰; 岳庆英; 杨青华; 窦文淼; 李翠兰. 一种用于繁育植物种苗的电场与磁场发生装置,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362630.2,2017-11-03授权;

      21、易艺; 郝建卫; 于新业; 蒋向军; 莫燕兰; 岳庆英; 杨青华; 窦文淼; 李翠兰. 一种用于繁育植物种苗的电场与磁场发生装置,中国发明专利,CN201710226201.7,2017-06-27公开;

      22、于新业; 岳庆英; 郝宇杰; 窦文淼; 梁晓梅; 齐庆堃; 游骏; 梁桂英; 杨青华; 易艺. 一种远程的教学楼电能节能控制系统,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1096360.7,2017-04-12授权;

      23、于新业; 易艺; 郝宇杰; 窦文淼; 梁晓梅; 齐庆堃; 游骏; 梁桂英; 杨青华; 岳庆英. 一种远程的教学楼电能节能控制系统,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869634.X,2017-02-22公开;

      24、萧泽新; 邓仕超; 于新业; 孟庆新; 肖华鹏; 赵莹莹; 柴华昕; 张雪飞; 李鹏; 肖冉. 自动正置金相显微镜,实用新型专利,CN201120254296.1,2012-03-28授权;

      25、萧泽新; 邓仕超; 于新业; 孟庆新; 肖华鹏; 赵莹莹; 柴华昕; 张雪飞; 李鹏; 肖冉. 自动正置金相显微系统多媒体互动实验教学平台,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201497.X,2011-12-07公开;

      26、萧泽新; 邓仕超; 于新业; 孟庆新; 肖华鹏; 赵莹莹; 柴华昕; 张雪飞; 李鹏; 肖冉. 自动正置金相显微镜,中国发明专利,CN201110201498.4,2011-11-23公开;

      27、萧泽新; 韩文峰; 李鹏; 于新业; 赵莹莹; 肖冉; 王晓芬; 孟庆新. 特型LED阵列器件在线质检仪,实用新型专利,CN200920140925.0,2010-02-24授权;

      发表论文

      1、牟向伟; 南香港; 于新业; 陈林涛. 基于模糊控制多工位自动装粉系统设计与试验,食品与机械,2023,39(01)北大核心

      2、吕仕宪; 区强; 田冰新; 于新业. 仓储物流机器人多目标点导航系统解决方案,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20,20(08)

      3、易艺; 郝建卫; 于新业; 岳庆英; 莫燕兰. 用于繁育植物种苗的高压发生器的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19,42(14)北大核心

      4、徐祖泽; 李威远; 张浩驰; 王玭; 于新业. 智能汽车灯光控制系统,电子世界, 2019,(10)

      5、易艺; 郝建卫; 于新业; 李俊凯; 宋阳柳. 一种中央空调温控器控制系统的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19,42(06)北大核心

      6、于新业; 萧华鹏; 窦文淼; 马姝靓; 涂闪. 基于STM8与PT4115线性LED调光器的设计,广西物理,2017,38(04)

      7、于新业; 易艺; 郝建卫. 教学楼电能节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电子技术应用,2017,43(06)北大核心

      8、于新业; 易艺; 窦文淼. 独立学院“过程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广西教育,2017,(11)

      9、于新业.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培训,2016,(18)

      10、李兴华; 于新业; 马咏翔; 李朝辉. 基于Android的智能多媒体课件播放终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6,16(06)

      11、易艺; 郝建卫; 于新业. SOPC技术在可见光通信中的应用,光通信技术,2016,40(02)北大核心

      12、易艺; 岳庆英; 郝建卫; 于新业. 基于FPGA的便携式课外实验仪设计与实现,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33(01)北大核心

      13、易艺; 于新业; 郝建卫. 独立学院AVR单片机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电子世界,2013,(21)

      14、于新业; 马姝靓; 易艺. 自动控制原理对象性实验设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5)

      15、梁勇; 于新业. 综合测控系统教学改革研究,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24)

      16、于新业; 易艺; 马姝靓. 直流电机驱动及低转速控制的实现,电子世界,2012,(22)

      17、易艺; 于新业; 窦文淼. 基于XMEGA的室内环境检测仪的设计,电子世界,2012,(18)

      18、梁勇; 李长俊; 于新业; 汤晓方.Multisim在测控电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10,29(26)

      19、梁勇; 于新业. 基于CH375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20、梁勇; 于新业; 汤晓方; 邹立明. 基于项目实验法的测控电路实验教学改革,科技资讯,2010,(13)

      21、陈以; 于新业; 黄云鹏.  基于FPGA的旋转编码器抗抖动四倍频电路设计,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9,31(07)北大核心CSCD

      22、于新业; 陈以; 黄廷磊. 基于FPGA的非编码无线模块的应用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09,25(05)CSCD

      23、郭川生; 潘明; 于新业.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内部网络设计,信息技术,2008,(04)

       

      获奖及指导学生获奖

      1、2023年第四届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2、2023年第四届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第2

      3、2022年第十六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4、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指导教师第4

      5、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第1

      6、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第1

      7、2019年第十届蓝桥杯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三等奖、广西区一等奖、广西区三等奖,指导教师第1

      8、2018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二等奖,指导教师第1

      9、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三等奖,指导教师第1

      10、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教、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广西区二等奖,第3

      11、201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二等奖,指导教师第1

      12、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二等奖,指导教师第1

      13、2015年第6届蓝桥杯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广西区三等奖,指导教师第1

      14、201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一等奖、广西区二等奖,指导教师第1

      15、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一等奖,指导教师第2

      16、2013年“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广西区三等奖,指导教师第1

      17、201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二等奖,指导教师第2

      18、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大工程”背景概念下的独立学院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广西区三等奖,第4

      19、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广西区二等奖、广西区三等奖,指导教师第1

      20、2011年“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广西区三等奖,指导教师第1

      21、2011年Diglent杯行业比赛,行业一等奖,指导教师第1

      22、2011年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实践创新作品评选,行业一等奖,指导教师第1

      23、2011年“自动显微系统多媒体互实验平台”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科技成果奖,参与第3

      24、2010年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区二等奖,指导教师第2

      于新业

    • (1)个人简介

      李铭,男,1984年生,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空气动力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机械系统创新方案设计。主持广西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多项企业横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项目,发表SCI/EI/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担任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等期刊审稿人。

      (2)教育/工作经历:

      2023.04至今         桂林翼驰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

      2021.12至今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大学博士后

      2020.11至今        广西师范大学                           教师

      2016.09~2020.09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博士

      2010.04~2014.01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

      2007.09~2010.01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硕士

      2007.09~2009.07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学士

      (3)代表性科研项目:

      [1]   2021年广西科技项目“基于湍流强化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优化和实验研究”,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传动比复杂混合轮系创新方案设计的能量特征状态空间理论与方法研究”,结题,参与

      (4)代表性论文:

      [1] Li Ming, Chen X, Ruan X. Investigationof flow structure and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rectangular channels withdimples and protrusions using large eddy simul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Thermal Sciences, 2020, 149(106207). (SCI二区,第一作者)

      [2] Chen Xin, Li Ming. Delayed Detached EddySimulation of Subcritical Flow past Generic Side Mirror[J]. Journal of ShanghaiJiaotong University (Science) 24.1 (2019): 107-112. (EI期刊,通讯作者)

      [3] 陈鑫, 李铭等. 基于浸入单元法和延迟分离涡模型的 Ahmed 车模尾流涡旋结构.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49.4 (2019): 1034-1042. (EI收录,通讯作者)

      [4] Zhuang, Weimin, Hongda Shi, and Ming Li.Curing effects on forming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linch-adhesivejoints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between AA5754 Aluminum Alloy and Q235steel. The Journal of Adhesion (2021): 1-33. (SCI三区)

      [5] 李铭,杨雯铃,秦国锋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的问题审思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2):68-73.(北大核心)

      (5)联系方式:

      地址信息: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电子邮箱:lmingdldr@gxnu.edu.cn

      李铭
    • 白海,男,工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在读,讲师/技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专任教师,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授的课程有《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美容与装饰》、《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成长》等。联系方式:519696475@qq.com。

       

      1、教学业绩方面:

      (1)获得广西师范大学2019-2020学年、2020-2021学年、2021-2022学年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

      (2)获得 “2021年度全国汽车行业协同育人创新教学奖”;

      (3)获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授予的“2021年度教材编著与课程建设先进工作者”;

      (4)主讲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获批广西师范大学第五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2、科研项目方面:

      (1)主持并完成广西职业教育研究项目“汽车职教师资校企双元育人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省部级);

      (2)重点参与并完成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汽车类核心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省部级,排名第3);

      (3)主持并完成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混联式功率分流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系统的研究”;

      (4)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背景下汽车专业专创融合研究与实践”;

      (5)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第一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四纵四横’专创融合路径研究与实践”

      (6)主持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第二期)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

      (7)主持并完成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A类项目“汽车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8)主持并完成广西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汽车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9)主持并完成广西师范大学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汽车专业“四位一体”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科研成果方面:

      参编教材2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 收录3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广西优秀期刊发表论文1篇;作为第1发明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开放式汽车实验室管理系统”获得国内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4、所获奖励方面:

      (1)获得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7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2)微课《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准备》作为研讨作品参加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

      (3)《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系列微课获得第二十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三等奖;

      (4)论文《大学生公益创业爱心书屋的实践和探索》获得第八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年会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

      (5)论文《产教融合背景下汽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获得2019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年会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发展论坛、教育部创新方法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年会论文二等奖;

      (6)获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授予的“2021年度教材编著与课程建设先进工作者”;

      (7)获得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授予的“2021年度全国汽车行业协同育人创新教学奖”;

      (8)获得2021年全国高校汽车金融管理师与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

      (9)获得2022全国高校汽车金融管理师与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智慧云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

      (10)获得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授予的2022大国车创·杰出育人奖;

      (11)获得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2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获得广西师范大学2021~202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白海
    • 梁满朝,讲师,车辆工程专业,工学硕士,主要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教学与汽车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研究工作。广西区职业技能比赛汽车营销比赛项目裁判员。2017年-至2024年先后指导多组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申报,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4项,获区级创新创业立项8项。其中“桂林市新速车业服务有限公司”、“桂林市图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桂林市品冠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桂林市绅豪工艺品有限公司”四项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在实践过程中,效果良好。主持教改项目2项,主持横向项目1项,主编教材《汽车维护与保养理实一体化实训教程》、《汽车营销理实一体化教程》两本,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8篇。

      梁满朝

    • (1)个人简介

      糜沛纹,女,1991年生,讲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在读,曾经担任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程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专任教师。

      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相关课程教学,先后讲授了《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电机控制与驱动技术》《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原理》《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作为第三参与人获得广西师范大学第十一届校级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从事脑控汽车、电动汽车底盘控制、汽车轻量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已经发表SCI/EI/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2)代表性科研教改项目:

      [1]   主持2022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脑电信号的驾驶员避撞意图分析与预测研究。

      [2]   主持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通、创拓、合作”:广西职业体验研学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3] 主持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理实一体,线上线下”双融合的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3)代表性论文:

      [1]   Qin G, Zheng L, Mi P, et al. Influence ofsingle or multi-factor coupling of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load on the aging failureof adhesively bonded CFRP/aluminum alloy composite joints for automobile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 2023: 103345.(SCI二区,通讯作者)

      [2]   Qin G, Zhang Y, Mi P, et al. Research on theAging Effects of Adhesive and Composites on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Composite Adhesive Joints in Thermal-Humidity-Cycles for Automobiles[J]. TheJournal of Adhesion, 2023: 1-22.(SCI三区,通讯作者)

      [3]   Qin G, Li G, Mi P, et al. A systematic studyon the failure behaviors of aluminum alloy/composite bonded joints exposed tovarious typical aging environments for automobiles[J]. The Journal of Adhesion,2022: 1-28. (SCI二区,通讯作者)

      [4]秦国锋,秦锐坚,糜沛纹等.复合材料带孔板孔形与铺层优化设计[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2,22(04):223-231. (EI期刊,通讯作者)

      [5]   糜沛纹,宗长富,赵汉卿等.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商用车横向载荷转移率估计[J].汽车技术,2013,No.455(08):19-23. (北大核心,第一作者)

      (4)联系方式:

      地址信息: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

      电子邮箱:mipeiwen@gxnu.edu.cn

      糜沛纹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电话:0773-5834868
邮编:541004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信箱: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师楼206办公室楼道旁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邮箱:zsxyjw@163.com
监督举报电话:0773-5834868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