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社会实践】数智赋能剪纸非遗,青年助力文化传承——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巧手裁万象,非遗新声浪”调研队赴桂林全州探访剪纸传承

发布者:王颐宁发布时间:2025-09-06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巧手裁万象,非遗新声浪”调研队成员赴桂林市全州县老年大学,围绕当地剪纸非遗文化开展专项调研。团队聚焦数字时代非遗传承的现实挑战,通过与剪纸传承人唐爱春深度对话、系统记录技艺流程,为这门传统手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传播寻找突破口。

调研期间,团队全程在全州老年大学剪纸工作室展开工作。通过高清摄像,成员完整记录了唐爱春从构思起稿、剪刻雕琢到装裱成作的全过程,尤其注重呈现“阴刻见线、阳刻见面”的核心技法。镜头细致捕捉了她运剪如飞的娴熟手法,刻画“漓江波纹”时的阴刻巧劲,与雕琢“渔翁蓑衣”锯齿纹时的阳刻力道。针对其创作的壮族“三月三”主题剪纸的传统图腾纹样,团队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借助互联网开展宣传,为后续研究与传播积累了一手素材。

“老一辈艺人的手艺绝活面临断代风险,年轻人又觉得传统剪纸离生活太远。”团队负责人在访谈中感慨道。调研发现,唐爱春的剪纸作品虽以桂林山水、民族民俗为特色,艺术与文化价值突出,但传播方式仍较传统:主要依托老年大学课堂展示,仅有少量作品通过熟人推荐流转,数字化程度较低,限制了其技艺与文化内涵的广泛传播。

结合调研发现,团队初步构思了“数字剪纸焕新计划”:在传播层面,计划以本次采集的影像素材为基础,制作“唐爱春剪纸课堂”系列短视频,用通俗语言解析剪刻技巧与纹样故事;在应用层面,尝试将其设计的山水、民俗纹样转化为文创元素,融入文具、服饰等现代生活用品、拓宽剪纸艺术的使用场景。

“这些年轻人用新视角关注剪纸,让我们看到了老手艺的新可能。”从事剪纸创作40余年的唐爱春对团队的探索充满赞许与期待。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深入理解了剪纸技艺的精髓与传承困境,更坚定了用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保护的决心,为后续精准推动全州剪纸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应用奠定了扎实基础。



老年大学剪纸班成员创作现场

剪纸佳作满墙

 

中外友人齐聚共赏剪纸艺术 

 

全州县老年大学门前师生携手合影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电话:0773-5834868
邮编:541004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信箱: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师楼206办公室楼道旁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邮箱:zsxyjw@163.com
监督举报电话:0773-5834868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