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社会实践】青春赋能非遗传承,数字技术激活贺州文化新篇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瑶族非遗职教实践团”赴贺州市暑期调研纪实

发布者:王颐宁发布时间:2025-08-14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瑶族非遗职教实践团”奔赴广西贺州市,开展以“非遗数字化传承与职业教育融合”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职业院校教师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接受度,深度依托UTAUT模型(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通过古村探访、院校研讨、科学调研等多元形式,开发适配教学需求的“贺州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包”,探寻非遗保护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可行路径。  

实践团先后走进贺州市秀水村、沙坪村等非遗富集村落以及富川、钟山职校,调研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团队了解到,秀水村保留着哭嫁歌、女子舞龙、桂剧《石鼓传奇》和瑶绣、瑶锦等特色工艺。沙坪村有门唻歌、朝踏节、羊角长鼓舞、瑶族油茶等。富川职校已开设相关文化传承课程并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钟山职校教师通过下乡调研录制微课,将非遗融入部分专业课程。但这些地区和院校普遍面临着激励机制不足、经济制约、人才流失、缺乏教材出版等标志性成果的问题。

针对非遗传承资料缺乏专业性等问题,实践团已开发完成羊角长鼓舞教学微课3节、瑶绣图案数据库1套,并针对教师数字素养差异,设计“1+1”帮扶模式,开展资源包使用培训。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瑶族非遗职教实践团”将非遗保护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积极探索,为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经验。下一步,团队将跟踪资源包使用数据,联合院校构建“开发-反馈-迭代”的闭环机制,持续优化非遗教学资源,让贺州非遗在数字时代真正“活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

 

实践团与村干部调研交流访谈现场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电话:0773-5834868
邮编:541004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信箱: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师楼206办公室楼道旁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邮箱:zsxyjw@163.com
监督举报电话:0773-5834868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