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醉美瑶绣 文化搭桥--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教科研团拓展社岭村文化产业脱贫新路径

发布者:栗源发布时间:2021-05-25浏览次数:361

 一、社岭村来了特殊的客人

为推进文化扶贫,深化拓展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产业化路径,以探寻瑶绣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抓手,论证现代文化元素和瑶绣优秀文化美美与共的可行性,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工艺美术系教工团队特成立调研小组,深入资源县中峰镇社岭村瑶族同胞聚居区开展专项课题调研。

社岭村岔岭瑶绣基地内,冯小兰拿着新织的绣品向师大的专家们展示、介绍。其面前的展台上,摆放了各种色彩丰富、图案精美的头饰、围巾、脚绑等绣品。源于瑶族千百年来文明的沉淀与精华,并融入日常生活的刺绣图案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瑶族故事,吸引了广西师范大学职师学院教授们的目光。通过了解得知,瑶绣文化渊源留长两千多年,主要通过母女手手相传。旧时还有“少时不学绣,长大难嫁人”的俗语。传统图纹主要包括人形纹、动物形纹、过山瑶字形纹、植物形纹等。

 

随后,专家教授们深入山村走村入户,重点考察瑶族刺绣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社岭村瑶族村民得知团队调研目的后,纷纷热情拿出了珍藏已久的瑶族服装让老师们试穿。在与他们的互动中,专家们一边赞叹其精美的构图和多样的色彩组合,一边探讨其与当前时尚的现代文化间的矛盾摩擦,大家一致认为,在年轻人群体里,推广还需要一定的创新与时间。

 

二、深度链接传统文化,三方共建谋划产业扶贫

“瑶绣是瑶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转化最为重要的落脚点,创新瑶绣产品,拓宽瑶绣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是当前社岭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社岭村第一书记张乾一说。

围绕“瑶绣”文化主题,广西师范大学,资源县民族宗教服务中心等后盾单位与中峰镇党委、政府、社岭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商讨,积极协同谋划以“瑶绣”为代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创新发展项目。此次调研,县民宗服务中心雷支红表示是一场恰逢其时的“及时雨”,他说:“少数民族同胞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如何与现代文化元素做结合,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至关重要,这关乎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能脱贫,而且能发展、致富!然而这也是一大难题。而今,广西师大职师学院的专家教授们为我们提供了智力资源与文化支持,这让我们贫困村与后盾单位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合作前提!”

“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得与时俱进!”广西师范大学职师学院李雅日教授说,“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接过接力棒,努力地向前奔跑。我们愿与资源县民族宗教服务中心共同努力,发展壮大传统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我们需要了解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过去,做好现在,并且不断创新迎接未来。”广西师范大学职师学院胡澎副教授说。

据悉,下一步社岭村与民宗服务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将以民族文化产业转化进一步研讨,谋求合作。

 

 

                                            撰稿:张乾一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电话:0773-5834868
邮编:541004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信箱: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师楼206办公室楼道旁
学院纪委信访举报邮箱:zsxyjw@163.com
监督举报电话:0773-5834868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