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广西中职名师工程 建设高素质中职师资队伍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程理论培训纪实
12月6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程启动会暨理论培训开班典礼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举行,为期5年的“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并于12月6日至20日开展第一阶段理论培训。这是继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之后,又一名师培训工程落户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师范大学服务地方教育的又一力作。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100名中职教育名师,以此进一步提高广西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工程支撑单位,为工程的组织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承担培训、评估、课题研究等任务。该校作为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承担过国培学员以及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一、二期工程骨干教师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针对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规律和特点,广西师大探索出极具针对性的培训模式。
在培训师资方面,组织了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队伍,保证了本次培训的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其中有我国职教领域的佼佼者、领军人物,如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和黑龙江东亚学团董事长、齐齐哈尔职业学院院长曹勇安教授;有长期奋战在广西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育专家,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林若森教授、柳州第一职校王春秋校长、广西物资学校机电教研室车小平主任;此外,还有一批教育理论和科研方面的专家,如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枬教授、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雄章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技术学院书记卢宁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白先同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何星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文萍教授,以及来自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Christian Hohman博士。培训教师们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其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员树立了榜样。
在培训内容上,围绕“师德好,学识高,能力强,业绩佳”培养目标,以培养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区域教学的专家为宗旨,力图从教育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在第一阶段理论培训中,改变传统单一的“全天听课”培训方式,以“模块”统领专题内容,在“模块”之中分别安排了专题讲座、拓展训练、参与式活动、跨行业交流对话等丰富的培训项目。
第一阶段理论培训启动以来,学员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科研意识等方面发生了明显转变,“名师工程”初显成效。
通过“名师工程”的培训,学员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学员区军华表示:“通过学习培训,我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课程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目前的课程体系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必须加快对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促使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能以就业为导向,才能使职业教育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才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更有吸引力。”
通过“名师工程”的培训,不少学员克服了对科研的畏难心态。学员黄雄在学习心得中写道,本次培训令他“认识到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科研研究的必要性。让我明白了科研工作应从哪些方面入手,着力点如何选择,如何在课题题目上高度概括体现课题重点……对我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给予了莫大的帮助。”
有的学员在培训中坚定了教育信念。学员林博韬表示:“抱着‘坚守职教之路,吾将上下求索’的态度,我坚信自己能在这样一支广西中职的精英团队中博采众长、开阔视野,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中职名师。”
还有的学员对本次培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学员戚林用饱含深情的三句话表达了他的感受:“美丽桂林令我心旷神怡。名校师大让我流连忘返。魅力名师使我受益匪浅!”
培训中的素质拓展环节也令学员们获益颇多。有学员谈到:“教师嗓音训练使我学会了‘唱歌不用喉、咬字不用嘴、吸气不在胸’的正确发声方法,懂得了如何合理用嗓,使自己不再被职业病困扰。”还有学员表示:“在拓展训练营教练的组织下开展的紧张有趣又充满挑战的活动,增进了学员的相互了解,加强了团队意识,同时又活动了筋骨,锻炼了身体。让自己能以更有活力的姿态投入到今后的教学中。”
广西中职名师工程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但前路仍艰辛且漫长,唯有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逐渐形成名师“场”效应,才能真正实现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